引言
中国人在建筑领域的建树,在整个人类建筑文明的发展中,其审美和建筑技术可以称得上独树一帜和工艺高超。
与现代人的高楼林立不一样的是,古代的建筑多是单独成栋。
中国的古建筑也是世界古代建筑群中保存的相对完整的一系,是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我国古代的建筑范式中,屋顶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建筑部分。
01古代的屋顶有多讲究?
中国古代屋顶的设计,给人的第一观感往往有一种流线式的,同时也是规整的美感。
展开剩余90%但古代的屋顶设计也并不是只为美观,而是考虑与地理、气候等因素,以便起到防潮、防寒、防热等作用。
我国古代的屋顶设计大致可以分为,重檐的庑殿顶、重檐的歇山顶,重檐的攒尖顶,单檐的庑殿顶、单檐的歇山顶,单檐的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每种屋顶的适用的人群并不一样。特殊的屋顶类型还有自己的用途。
处于屋顶最高级别的是庑殿式屋顶,这种屋顶是用在皇家宫殿、大型的寺庙建筑,一般不随意被民间使用。
因此大多数时候能见到的庑殿顶都与皇家有关。在庑殿顶的类目当中,又可以细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类型。
相比于单檐的庑殿顶,重檐庑殿顶会显得更加的庄严和壮丽,给人的观感更加具有冲击力。因而可以算的上是我国古代建筑屋顶中的最高等级的代表。
关于庑殿顶的形状和外观,梁思成先生曾经在考察庑殿顶的过程中写道:“四阿顶为宋代最尊贵之屋顶,法式亦称吴殿,即清所称庑殿是也。”
一般来说,庑殿顶的外形有卷翘式的样式,这种卷翘式的庑殿顶样式,是较为朴素的一种庑殿顶形式。
这种卷翘式的屋顶形状,在屋顶脊背的末端会微微的卷翘起来,而其垂脊背部分相对来说只有轻微的卷曲弧度。
这种样式的庑殿顶大多数可在汉代的建筑当中见到,其风格相对来说较为柔和,威严感并不突出,样式也较为朴实,风格简单。
屋顶的形象与建筑整体相比较,并不是十分突出,和其他部分的建筑部分相比,这一时期屋顶的观感相对朴素。
在卷翘式的庑殿顶的之外,还有牛角鸱式的庑殿顶形式,这种样式的庑殿顶不怎么用于供宫殿类的建筑。
这种类型的典型是云冈石窟的一些建筑中可以见到。相较于卷翘式的庑殿顶的朴素和简单。
牛角鸱式的庑殿顶的整体特点就是方正和简单,同时因为其鸱吻结构同牛角的形状相似,所以被称为牛角鸱式。
这种庑殿顶其屋顶的屋脊十分的平滑,整个屋脊连同屋脊的尾部都是没有卷曲或者卷曲的弧度。
只是在屋脊的脊头部分有牛角状的形状装饰。
在云冈石窟里,这种端庄方正的建筑在一些壁画当中也有见到。
另外庑殿顶的样式,还有长短脊式。这种庑殿顶的形式大概是唐代以来开始时兴。
从其外形来看,就是上一层的屋顶的脊背短,而下一层的屋顶的脊背长于上一层。
现在看见的五台山佛光寺就是这种长短脊样式的一个代表。
这种长短脊也主要是屋顶的主要脊背收短,垂直的脊背延长出去。
不同于牛角鸱式、卷翘式的单一的屋顶类型,这种长短脊样式的庑殿顶,呈现出层次性。
从第一观感上而言,其壮阔的建筑特征更能显现。屋顶的脊背两端都有卷曲。
这种庑殿顶更加突出整个建筑线条色彩,增加建筑整体的精致性。
另外一种,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庑殿顶式样,是故宫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也是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庑殿顶样式,称之为太和式的庑殿顶样式。
这种屋顶集齐其他三种样式的特点,也是长短脊式样,具有鸱吻结构,这种庑殿顶是极其具有庄严性的建筑样式。
太和式的庑殿顶样式,是庑殿顶发展的集大成的表现。是在以往的庑殿顶样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融合各朝代的审美而逐渐融合的一种样式。
02谁能用庑殿顶?
关于庑殿顶的样式的发展的演变,上文已经有所提及。那么庑殿顶的用途和其代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庑殿顶的使用在我国古代一般是用于皇宫或者是寺观的主殿,因而可以看出庑殿顶的使用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宫殿当中使用的最多的是重檐的庑殿顶。
而单檐庑殿顶一般多用在举行礼仪或者有时举行盛典的偏殿,同时诸如一些宗教类的建筑的偏殿还有门堂的地方。
所以,实际上庑殿顶的样式的使用对象已经十分确定,与皇家有直接的关系。
另外还有一种等级低于庑殿顶,但是使用对象的身份也较高的屋顶形式——歇山顶。
歇山顶式的屋顶也使用在皇宫之中,但是并不用在主殿,而是用在仅次于主殿的一些宫殿之中。
比如故宫现在的太和殿是庑殿顶,但是诸如保和殿等宫殿所使用的就是歇山顶。当然在一些钟楼和鼓楼等建筑物上也会使用歇山顶。
既然民间不能使用庑殿顶或者歇山顶,那么民间得使用的都是哪些屋顶呢?
民间使用最多的是悬山顶的屋顶形式。这样的屋顶形式较为简单,而且其实用性较高。南北方在使用的屋顶形式上还有所差别。
南方因为下雨较为频繁,所以屋顶的设计避雨防漏的功能更强,使用的是硬山式的屋顶式样。
这种形制的屋顶,能够较好地在雨水季节避免水流对屋子的影响。
而北方常年较为干燥,阳光也较为充足,再加上北方的风大,春冬季节风沙严重。所以古人在北方的屋顶的设计上,主要以防风和防火为建造屋顶的主要考虑。
同时还要考虑一定的防寒功能,所以北方民间的硬山顶主要突出的是这些作用。
在屋顶使用的诸多的限制和区别当中,实用的考虑之外,建筑代表的文化和等级意义也十分鲜明。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的等级——士农工商。
站在所有阶层最顶端的是皇帝及其以皇帝为中心的贵族群体。
因此,庑殿顶从一开始就是使用于皇家这一点,就是为了突出皇家的尊严。
不仅仅是建筑,一切的衣食住行都透露出等级的区别和不可逾越。
因此,庑殿顶的使用和其他一切彰显等级的规定并无不同。这只不过是封建王朝等级规定在建筑领域的体现。
因而除了实用性之外,庑殿顶最大的特点就是象征性和仪式性。
在象征性的问题上,与皇帝有关的一切都多多少少带有皇帝本人的意志。
因此,古代人在见到一些代表皇帝或者皇帝使用过的、赐予的东西时,会对着这些东西,行使拜见皇帝时才行使的礼仪。
所以当只有皇室或者与皇室有关的建筑才能使用庑殿顶时,人们每每看见庑殿顶的样式,心中涌现的都是关于对皇权的忌惮。
庑殿顶以其宏达、庄严和高阔的外在视觉冲击力,给人彰显着皇权的威严和不可侵犯性。
因而,庑殿顶的形式的象征意义就是彰显等级的不可侵犯和不可逾越。
同时,庑殿顶的仪式性也是如此,权力和等级需要特定的仪式表演从心理上对人们产生一种震慑或者是暗示作用。
通过不断地在特定的场合强调权力和身份的高贵和神圣性,皇帝及皇权的实际内容得以彰显。
这就是为什么会在一些举行宗教仪式或者举行典礼的地方采用庑殿顶。
仪式的象征性和举行仪式的特权的垄断,是属于皇家的,因此相对地,在地点和建筑的选择上,也必须是足够庄严的、足够具有震慑作用的。
所以在一些重要的宫殿上,也会使用庑殿顶。
而在佛教或者有关宗教的寺庙上使用,可能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因为大多数使用这样的庑殿顶的庙宇,都是为皇家所服务的。
结语
在我国古代的屋顶的使用上,古人是非常讲究的,不逾制、不逾矩,如果建造了不属于自己等级的屋顶,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因此,古代在屋顶等建筑物的建造方面,古人十分重视和讲究什么人使用什么样的建筑类型,不敢逾越礼制。
建筑本身不仅仅是实用,建筑的标识和象征意义同样非常重要。
为了彰显和服务于皇权,我们也可以看到庑殿顶的样式,逐渐发生改变,从最初较为朴素和简单的样式,逐渐发展到精致且具有线条美感的复式建筑类型。
庑殿顶能被称为我国古代最高级别的屋顶类型,其根源乃在于它与皇权联系在一起。为了凸显皇权的高贵和威严,它自然地具有最高等级的属性。
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庑殿顶的发展,也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皇权的作用和程度都在加深。
发布于:天津市